DAU/MAU

DAU/MAU 是一个常见的度量,用于衡量一个应用的用户黏度,即,用户的使用到底有多频繁。其计算方法是日活/月活,得到一个介于 0-1 之间的结果,可以直接使用小数,也可以化作百分比,总之,数字越高说明用户越活跃,超过 0.2 已经是相当不错,若是达到了0.5,那就是世界级的成就了,比如 Facebook,自面世以来,它常年雄踞在 0.5 以上,也正是因为 Facebook,这个度量才变得如此流行。

(#) Daily active users / (#) Monthly active users = (%) DAU/MAU Ratio

那么,日活除以月活,怎么就衡量了用户的黏度呢?是这样解释的,首先,要定义清楚何为「活跃」,比如是启动一次应用,还是登录一次帐号,还是触发某一个特定的动作等等。清楚定义了「活跃」,再进入具体的计算,比如说我们的应用自今日回滚一个月,陆陆续续的活跃用户汇总有 100 个,今天我们要看 DAU/MAU 用户黏度,从用一次就再不回来的下限,到爱不释手天天要用的上限,可能有三种情形:1. 天天要用,100 个人都回来了;2. 还不错,部分回来了,比如 40 个;3. 一次性使用,因为没有回头客,相当于每天的活跃用户(DAU)等于每天的新用户,DAU/MAU 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每日新增,我们假设用户增长已经趋于平静,每天一样多。那么,有以下 3 个结果:

  • DAU/MAU=100/100=100%
  • DAU/MAU=40/100=40%
  • DAU/MAU=DAU/(DAU*30)=1/30=3.33%

也可以反过来理解,3.33% * 30 天 = 1 天,即,一个月中,用户只有 1 天是活跃的。虽然有一点绕,但它以一个相对独立单纯的指标,即实现了用户粘度评估,一目了然,所以应用广泛。

DAU/MAU 的不足

DAU/MAU 固然好用,但它也不是没缺点:1. 许多高质应用,属性使然,一周只需要用个一两次,比如一些购物、娱乐应用等,再比如 LinkedIn,很多人也只有在找工作时才刻意打开它,DAU/MAU 低了,不见得是产品不好;2. 它是一个聚合维度,无法反映出人群的差异,比如不少 DAU/MAU 低的产品实际上还是有忠实的日用群体(Power User)

Power User Curve

所谓 Power User,简言之,即忠实的活跃用户,几乎天天在使用我们产品的一群铁杆。区别于 DAU/MAU,Power User Curve 图是把月活(MAU)按活跃天数分布,摊开成一条曲线,如果你的产品存在高频的忠实用户,那么在30 天曲线的尾巴部分,它一定会扬起来,作😊状(如下图),这是标题「微笑曲线」的由来,详细探讨,请参考 Andrew Chen 原文——The Power User Curve: The best way to understand your most engaged users

curve

相对于 DAU/MAU,它有几个优势:

  • 展示出了忠实用户群体(有或无)
  • 展示出了从轻到重每一级的活跃比例(活跃天数)
  • 还可以结合 Cohorts 来洞悉曲线的迁移(比如八九十月曲线叠一起)
  • 也可以将这个「Power」挂靠到某个具体到核心动作/任务上(比如成单)
  • 再综合一些细分/过滤条件,更是一个良好的洞察手段

小结

微笑曲线相当于把 DAU/MAU 的用户黏度摊开了看,把用户按照活跃天数分了群组,分别展示出各组的活跃占比,方便大家解读、洞悉其中的问题与机会,它是一个不错的分析方法,但如果你是在找关键指标(KPI),曲线还是不如维度方便运营和传播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