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t Promoter Score,用户净推荐值,用于衡量你的用户有多愿意推荐你的产品、服务给其身边的人。之前有一个同事,是我的项目搭档,特别喜欢这个度量,加之他有一样侃侃而谈、潜移默化的沟通技巧加持,后来还成功的把这个东西卖到了项目里,我特别佩服他。

最近在看 segment.com 及其相关信息,关注了一圈 Twitter,结果看到好几次 NPS 的应用,于是我想再回顾一下它,参考资料基本来自 Wikipedia。

NPS 是贝恩公司开发出来的,并且还注册了商标,但它包含的实际内容并不复杂。它的计算,就基于一个简单的问题:你有多大可能性,向你的朋友和同事推荐我们的产品,从 0-10 分,你会选几分(likelihood to recommend)?在受访用户的回答中,9-10 分归为 Promoters,0-6 分归为 Detractors,7-8 分归为 Passives,NPS(净推荐值)即等于 Promoter 用户百分比减去 Detractor 用户百分比。

NPS

比如,100 个用户参与调研,54 个 9-10 分,38 个 0-6 分,NPS 即为 54% - 38% = 16%,持续关注这一指标,可以了解自身和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满意度变化。与上文提到的同事一起,我们之前服务的是一个家电客户,在一些关键节点,NPS 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衡量指标,简单明了,实施难度也不很大,结果也好应用到产品、服务的改进和用户沟通中去。

NPS 在被很多公司引入之后,跟其他的时髦概念一样,四处开花,产生了不少变体,比如 eNPS、tNPS、cNPS 等,随着应用和研究逐渐深入,争论也日渐增多,比如问题笼统,跟其他的 likelihood to purchase again 等也没啥区别,也没说明什么因果关系等等。

但统计数字往往都是这样,它只能提供「建议」,实践出真知。回想自己用过的各类大小软硬件产品,假如遇到这类 likelihood to recommend 问题,要将自己归到这么三个大类中去,答案还是很明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