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Block Origin 有 5 个拦截模式:

  • Very easy
  • Easy
  • Medium
  • Hard
  • Nightmare

前两个模式同其他 AdBlock 工具差不多,按照订阅的 3rd-party 过滤列单进行广告过滤,比如 EasyList、EasyPrivacy 等;最后一个噩梦模式,网页几乎没法看;所以,我的选择只在 Medium 和 Hard 之间作出。

Medium 和 Hard 的区别

Medium 和 Hard 两个模式的唯一区别,只是 3rd-party 这一项勾选与否。

  • 3rd-party
  • 3rd-party scripts
  • 3rd-party frames

3rd-party 相关的有 3 项,scripts 跟 frames 被单独拿出来,其他的比如 css、iamges 等则包括在第一项未指明的 3rd-party 内。也就是说,Medium 和 Hard 的区别,关键在于是否默认拦截掉所有第三方请求

Medium 放过除 js、frame 之外的其他请求,让第三方的图片、CSS 等得以加载,尽可能维持网页完整显示;而 Hard 拦截所有的第三方请求,网页残缺可能性更高,这时就需要用户的干预,手动进行允许和拦截,比如 CDN 缓存、用户从各处插入的图片等,uBO 会将这些手动规则记录下来,这是 Dynamic Filtering。

Medium 的问题在于:闸口开的稍宽,虽对网页的破坏性较 Hard 模式稍好,但同时却容易漏过广告、数据监测、以及其他的一些幕后动作,往往需要额外引入一些 3rd-party filters 来捕捉漏网之鱼,比如 EasyList、EasyPrivacy、Malware Domians、Ad and tracking server list 等;此外,很多页面将 js 资源放在其他域下,Medium 模式并不能让这些页面圆满展示。

Hard 的问题在于:闸口开的很小,网页高概率破碎,基本离不开人工干预,需要琐碎的一关一关去放行,逐渐积累自己的黑白名单。

小结:两个模式都离不开人工干预(dynamic filtering)。因为,或多或少,直接拦截了当前站点的第三方资源引用,一遇到资源分流或是 UGC 站点,页面内容总会有所缺失,需要人工干预一次。好处是如果挑的足够细致,会是一个完全自定义的高效规则,毫无冗余。

所以不如直接上 Hard 模式。

但人工干预的层面只有 hostname 和 request type 两块,粒度较粗,所以这两个模式的官方文档都推荐订阅 3rd-party filters 来做最后一道防护。

Dynamic filtering & Static filtering

订阅规则的好处是:巨细无遗,覆盖广,且灵活。Hostname、URL 等形式都支持;拦截、隐藏皆可配置;通配符、正则写法也随便用。

它的问题也很明显:源自于它的好处,成千上万的规则里面,既有你需要的,也有你不需要的(可能更多),影响匹配效率;装饰规则(cosmetic filters)需要操作 DOM,性能负担重。

直接订阅的第三方规则,以及自定义的符合 ABP 语法的 My filters,在 uBO 内,都被称作为 static filtering。

与之对应,uBO 内置的机制还有 dynamic filtering,即 advanced user 模式下的人工干预,包含 dynamic filtering rules 和 dynamic URL filtering rules。两者的区别是:前者应用范围广,对应的是整个网站或者整个请求资源类别;而后者只是匹配特定的 URL。

uBO 的拦截过程如下(引用自官方文档):

关键:

  • 订阅规则(static filtering,my filters 也算一种订阅)的判定优先级是最低的
  • 非 block 资源,如 action 为 allow,进入绿色通道,直达 remote server
  • 非 block 资源,如 action 为 noop,才往下进入下一个判定环节

也就是说,自定义 dynamic filters 时,除非笃定,否则不要轻易设定为 allow, 因为 allow 会导致后续的关卡完全失效,noop 是一个更保险的选项。noop 虽会多经一步 static filtering,但如果订阅规则精简,相信查询效率不会成为瓶颈。

期望:

  • 拦截:干净、高效
  • 规则:精炼、不冗余

倾向于:自己写一些必要的 ABP 规则,作为 static filtering 的补充,但不订阅推荐的哪些臃肿列表。

组合与取舍

结合访问习惯,再过一遍。内容可分两类:

  • 经常访问的网站,不多:Twitter、Youtube、一些文档站点等
  • 缘分站点:Tweet 内提及的链接、Google 的搜索结果等

应对拦截造成的页面破坏,如果是常访站点,手工挑一次动态规则,也许再补充一点 ABP 规则,工作量也不是太大。而缘分站点,也可以分两类:常见资源被拦截,比如 jQuery、在线字体、Youtube嵌入视频等,应对如上;个体的特殊情况,比如各式子域等,只能临时放开闸门。

那么,这时候的问题还是:需不需要为了这个情况,订阅推荐的几万条第三方规则,用作最后的关口?

如果,即便几万条 static filters,对性能和资源占用的影响也不大,那么加上也没关系,无非是多些冗余。但是,影响大不大,我还不知道。

人工干预的好处

Hard 模式造成的网页破碎,并非全无好处。在手工放行和拦截时,目睹一张网页背后关联的各式服务,好奇心驱使,发现了解了更多东西。

嗯,为了拦截泛滥的网络广告和恶意内容,反而认识到更多的用户服务形式和商业产品,这是人工干预的好处,是乐此不疲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