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16z: 未来十年
a16z 的 Benedict Evans 最近做了一个题为《Ten Year Futures》的演讲,内容扩展自他自己之前的博文。拜读下来,似乎很有道理,简要摘录如下。
他先总结了过往的创新技术,从兴起,到生长,到成熟,无论是 PC,还是 Mobile,无论是 iOS 还是 Android,无一例外,都呈现出这么一条 S 曲线。一开始较为缓慢,然后转为陡峭,发展到市场饱和之后,终回归平静。👇
这些技术到达成熟期之后,人们关注的、谈论的就不再是它们本身了,而是变成「我们可以基于这些平台再做些啥」。好比,2005 年,我们的焦点由 PC 互联网本身转为 SEO、SEM、Social 等事物;到现在,我们又由移动互联网本身转为共享骑乘、图片社交、当日配送等上层应用。
一般到了这个阶段,大家就有点疲劳了,一些声音就会出现,比如「哎呀,同质严重,哎呀,创新已死」之类的。
当真创新已死吗?当然不是。根据历史,它总会在下一个地方重新冒头,快速生长,再成熟平静。问题是「下一根」苗它是什么,「下一个」地方它在那里?
预测未来并不容易,1999 想不到 2009,2017 也不好预见 2027。总结过往,他将技术发展过程分作 3 个阶段:从懵懂未知到确实可行的探索期;从确实可行到适合市场的寻找期,从适合市场到开足马力的爆发期。然后谈到分布在这些阶段当中的 4 个潜力点,依次为:
- Autonomy,🤔️(Car?Robot?)
- Mixed reality,混合现实
- Crypto-currency,加密货币
- AI,人工智能
先说 AI
因为这会是上面一切的基础。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,早已填足燃料,蓄势待发。但 Benedict Evans 觉得人们对 AI 的描述有些问题,搞的好像《2001 太空漫游》里面的猴子在拜黑石碑,这很无助于理解 AI。他认为,贴切妥当的理解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:
- Machine learning,机器学习
- Automation,自动化
- Enabling layers,支持层
机器学习好比 70 年代出现的关系型数据库,它替代了记账系统,把人们拉进了 BI 时代,然后,它 enable
了不少事情。
先是市值数十亿的新公司。比如 Oracle,比如 SAP,比如 Salesforce,比如星巴克,比如沃尔玛。尽管越新近的公司越没有了它的影子了,但无法否认它们都站在了数据库的肩上。
再是模式发现。机器学习能使统计分析发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模式(patterns)。比如区分猫狗,快递路线,诈骗行为等等。据此,以往机器束手无策的一些问题,将有望得到回答。比如图里有猫吗,哪些顾客即将流失,那车让拼吗,等等等等。
再到自动化(automation)。50 年代就讲家用智能机器人,当时人们满脑子都是下图左边的东西,后来呢,后来我们得到了洗衣机。所以说,继续期盼一个无所不能的通用机器人,依然是不现实的,靠谱一点的猜想,是「带机器学习的洗衣机」。它能帮你获得更好的现状分析,回答更多新的问题,搞定以往搞不定的数据(语音、视频啥的)。
先不要灰心,纵览历史,总有一个从低到高,从脚到手再到脑的演变过程。智能手机刚开始也只是发发邮件、看看天气。随着 AI 的成长,将来能看、能听、能感知,将使疾病检测,自动驾驶都成为可能。
一百多年前,汽车只是用轮子替换了马匹,但改变的是整个世界,自动驾驶也势必会带来一样的冲击。车可能不再是车,交通事故、出行方式、公路系统、整个城市都可能产生马到马车一般的剧变。
混合现实
这一领域还在萌芽、Demo、应用探索阶段。但请注意,2006 年 Jeff Han 在 Ted 演示多点触摸时,那些装备还需要好几个大箱子才装的下,当时台下的观众还在为能用两个指头缩放图片而惊叹。一年之后,发生了什么,相信无需再提。据此,混合现实很可能是下一个「人与世界」交互的大改变。
加密货币
比特币不到一个月从 $7200 飙到 $19000,这才两天又暴跌至 $12000,😺。但 Benedict Evans 将它比作 1994 年的 HTML,你以为你已经完全错过了,但它还远远没发力呢。这伙计爱打比方,喜欢把很多东西比作 HTML。这里的意思,应该只是指二者的处境相似,像爆发前的 Web,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。
Autonomy
What the f**k, I have no idea.
最后
巨头在崩塌之前,看起来都是强大无匹的。突然,它们的产品它们的市场好像就无关紧要了。